香港孩子
2015年05月20日
未來戰士2037-Editor’s Note
2015年05月20日

當老師是不少人兒時的志願,然而卻未必每個人都適合這個職業。況且現今的老師工作壓力日增,既要顧慮學生的學業成績,助他們升學,合乎學校、家長的期望,又要應對社會不斷轉變下,學生的各種需要。如此艱辛卻又影響社會至深的崗位,實在少一點熱血都不足以堅持下去。

 

今期「先行者」梁淑貞校長從事教育工作30年,熱誠從未減退,由教學、課程發展、師資培訓,到學校行政管理等各方面都擁有豐富經驗,同時勇於革新,志在讓孩子們接受最佳教育。她坦言,想到社會及下一代的需要,即使工作多辛勞,亦未敢有退下來的想法。到底她會如何鼓勵後輩,勇於承擔作育英才的使命?

 

麥老師﹕陳校長,你最欣賞的老師,有什麼特質呢?

 

陳校長﹕首先,必定要有理想;第二,要十分實幹,結合理想與現實兩者。另外,老師的性格最好較為正面、開心。而最要緊的,就是認識自己的學生、愛惜自己的學生,願意花時間、心力在他們身上。

 

老師的責任是好好栽培下一代,而學校則要創造良好環境,讓老師們好好發揮,不要阻礙老師發展。每個人的特性都不同,因此我會尊重每位老師的獨特性,只要他們的心腸、行為對孩子有造就,已經非常難得。我曾見過許多不同類型的老師,也盡量兼容他們的優點,唯一使我執著的,就他們是否真心以學生出發、真心愛學生。

 

不一定要聰明博學、十項全能的人才可以當老師。事實上,每個人都有長處、短處,可以互相補足。總之,當老師最重要的是用愛、用生命去感染孩子們。

 

麥老師﹕有意當老師的年青人,應怎樣分辨自己適合當小學老師還是中學老師?

陳校長﹕6至12歲的小孩,跟12至18歲的少年,是兩段截然不同的成長階段。有意當老師的年青人,應先認識孩子成長的特性,以及他們的需要,了解自己喜歡跟小朋友還是少年人相處。就我的經驗而言,任教中學時跟學生的對話,跟現時與小學生所傾談的,確實有很大分別。中學生面對的,可能是前途,甚至是戀愛等問題,而小孩子則較多玩耍,需要的溝通方法根本完全不同。

 

中學老師的學術知識要求固然較高,但這並非代表小學老師就不需要豐富知識。6至12歲的小孩子,思想天馬行空,也是必須打好基礎,建立良好習慣、性格的階段,因此小學老師更重要的條件是有創意、有耐性、有活力,能給予孩子空間、接納、欣賞。

 

麥老師﹕陳校長,你走在教育革新的前端,是如何接觸新的教學理念、課程、資訊等,再用於自己的學校呢?

 

陳校長﹕我是個較為實幹的人,不斷進行考察、看書、上課來裝備自己,因為我相信,若然不終身學習,不進則會退,人也會像一潭死水。另外,我會用開放的態度尋根究底,凡事多問「為什麼」。當我看見歐洲教育比香港優秀的地方,例如瑞典教育培養出孩子的創意,我便會問「為什麼」,然後看書、請教別人,以找出原因,整個過程都是自學的。

 

當然,帶著興趣去發掘,以及親身體驗,都非常重要,例如我在學校推行「正向教育」,與同事一起上課、整合課程,在過程中,自己亦變得「正向」。無論是什麼教學法,老師必先要從中得益,要不然怎樣把它帶給下一代呢?

 

後記
一般校長都需要應付很多校外會議、交流活動等,但陳校長卻盡量避免外出,百分之九十的工作時間都放在學校,更親身參與教學,以身作則,在課堂實踐校內推行的理念,成為其他老師的榜樣。她認為,作為一間學校的領袖,除了知識、管理技巧外,清晰的道德觀及使命感才是最重要的,絕不可妄自尊大,成為其他老師的阻礙。

 

救恩學校(小學部)

陳梁淑貞女士(右)
救恩學校(小學部)現任校長,曾任中學教師、教育局課程發展工作、直資小學創校校長,以及教育顧問。
麥嘉燕老師(左)
任教小學數學及常識科,6年教學經驗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觀看訪問影片

 

Comments are closed.